行业资讯

国家喊我们来减重,不想挨饿该怎么办?

发布: GI营养工作室 时间:2025-04-23


双下巴自由受限?各位“过劳肥”、“压力胖”的打工人们注意啦!卫健委主任雷海潮在两会提出将持续推进“体重管理年”3年行动!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还能好好吃饭吗?

GI饮食的体重管理价值     

想健康减重又怕挨饿?《中国超重/肥胖医学营养治疗指南(2021)》等10余部国家指南推荐的“低GI饮食法”可能是你的理想选择!血糖生成指数(GlycemicindexGI)就像食物的“血糖身份证”,低GI食物(GI值≤55),如同“缓释胶囊”般缓慢释放能量,既能延长饱腹感,又能避免血糖剧烈波动。与高GI或低脂饮食相比,低GI饮食在1~6个月的干预中减重效果更优,尤其在控制腹部脂肪方面表现突出[1,2]。其科学原理在于三重机制:首先,高膳食纤维在胃部形成物理性充盈,直接触发大脑的“容量满足”信号,让人吃得满足又不过量;其次,通过平缓血糖波动维持持续能量供给,避免血糖骤降引发的补偿性饥饿感;同时优化脂代谢环境,在减少脂肪囤积的同时,让身体进入"燃烧优先"模式。三管齐下形成自然饱腹循环,无需刻意节食即可实现热量控制。

根据《中国超重/肥胖医学营养治疗指南(2021)》中低血糖指数饮食部分说到,选择低血糖指数(GI)食物不仅能延长饱腹感,还能通过稳定餐后血糖、减少胰岛素波动,帮助超重/肥胖人群高效减重,尤其短期效果完胜高GI饮食!研究显示,坚持低GI饮食4周以上,体重、BMI、体脂显著下降,且对改善血脂和胰岛素抵抗有积极意义。更惊喜的是,低GI饮食自带“抗炎buff”——长期坚持可降低炎症因子,从根源缓解肥胖相关的慢性炎症。高纤维、慢消化的特性还能减少“食欲成瘾”,避免血糖过山车引发的暴食冲动。

日常实践可将白米、白面等精细主食替换为糙米、燕麦、藜麦等全谷物及杂粮豆类,选择标注“全麦”或“杂粮”的真实粗加工产品;用荞麦面、魔芋制品替代普通面条;水果选择草莓、蓝莓等低糖莓果替代荔枝、甘蔗等高糖品种,并优先食用完整水果而非果汁;烹饪时减少精加工步骤,避免过度软烂,同时可在菜肴中加入醋或柠檬汁延缓消化。关键在于通过智慧搭配和渐进式替换,在不牺牲饮食乐趣的前提下逐步优化餐食结构。(详情请见:如何培养低GI饮食习惯?简单8GO!

需注意的是,低GI≠无限量!仍需控制总热量,配合每周150分钟快走/游泳等中强度运动,更易实现国家指南推荐的3-6个月减重5%-10%目标。从今天起,用每一口低GI食物为健康体重精准把关,让减重之路既科学又可持续!(详情请见:16部门联合启动“体重管理年”!请查收这份来自国家的指导)

科技与临床的深度融合


这些科学建议的背后,是持续的技术突破支撑。2025年,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携手北京协和医院,打造了我国首个糖尿病特医食品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重点实验室,并由北京协和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医师陈伟教授担任实验室主任,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副院长段盛林教授为实验室副主任。依托重点实验室,我院已研发出多款粉剂及乳剂低GI糖尿病特医食品,将实验室数据转化为餐桌上的控糖减重方案。(详情请见:特医食品技术领航,全国首个糖尿病特医食品国家重点实验室启动

 

在国家政策与科技创新的双重驱动下,体重管理已迈向精准化时代,撬动全民科学控糖、健康减重的生态变革。科学、健康的体重管理将从一餐一饭开始,书写主动健康的时代答卷——让每一口食物成为健康的基石,让每一次选择化作生命的能量。健康中国,我们躬身力行;体重管理,科学自有答案。 

 

参考文献:

[1] THOMAS D E, ELLIOTT E J, BAUR L. Low glycaemic index or low glycaemic load diets for overweight and obesity[J]. 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, 2007(3): CD005105.

[2] ZAFAR M I, MILLS K E, ZHENG J, et al. Low glycaemicindex diets as an intervention for obesity: a systematic reviewand meta-analysis[J]. Obes Rev, 2019, 20(2): 290-315.